当前位置: 主页 > 诗词赏析 >

张九龄《感遇其七》“江南有丹橘,经冬犹绿林”全诗翻译赏析

时间:2015-07-22
张九龄《感遇其七》“江南有丹橘,经冬犹绿林”全诗翻译赏析

诗词名句“江南有丹橘,经冬犹绿林。岂伊地气暖?自有岁寒心。”
       [译文]    江南产有一种结红橘的果树,到了冬季还是一片苍翠的绿林。难道是因为地气温暖?自然是不畏风霜的本性所成。
       [出自]   张九龄   《感遇》
  
感遇十二首(其七)

张九龄  
        江南有丹橘, 经冬犹绿林。   
    岂伊地气暖, 自有岁寒心。   
    可以荐嘉客, 奈何阻重深!   
    运命唯所遇, 循环不可寻。   
    徒言树桃李, 此木岂无阴?

【注释】:
  1。岂伊:岂唯。岁寒:孔子有“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”语。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。荐:进献。嘉客:嘉宾贵客。喻指朝廷中的贤人。
  2。阻重深:喻阻力深重,不被皇帝重用。
  3。运命:运气,命运。
  4。阴:同荫。

译文:
       江南产有一种结红橘的果树,到了冬季还是一片苍翠的绿林。难道是因为地气温暖?自然是不畏风霜的本性所成。这红橘可用来款待贵宾,只可惜被阻隔在深远之 地。命运如此仅因蒙受着被阻隔的遭遇,这被阻隔的遭遇如同时令往复不可寻觅。人们只说要多栽种桃李,这橘树难道没有绿荫?
  
【韵译】:
江南丹桔叶茂枝繁,
经冬不凋四季常青。
岂止南国地气和暖,
而是具有松柏品性。
荐之嘉宾必受称赞,
山重水阻如何进献?
命运遭遇往往不一,
因果循环奥秘难寻。
只说桃李有果有林,
难道丹桔就不成阴?

赏析:
张九龄(678-740), 一名博物,字子寿,韶州曲江(今广东省韶关市)人,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,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中书令,唐代有名的贤相。他的五言 古诗,以素练质朴的语言,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,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,贡献尤大。
        江南生长着丹橘,它经历严冬,却葱翠依然,这并非是因为那里的气候温暖,而是它本身具有耐寒的禀性。丹橘佳美,可以招待嘉宾,无奈重重阻隔,山高水深,在 命运只有事理与时机难以穷究的的纷乱的世尘里,世人只倾心于桃李的浮华艳媚,难道丹橘不是更有葱郁不凋的树荫吗?
        诗人以丹橘自比,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因正直而遭贬逐的悲愤之情,期望朝廷可以重新起用的心意也是灼然可见的。
  江南生长着丹橘,它经历了严冬却能青葱翠绿,这并非是因为那里的气候温暖,而是橘树本身具有耐寒的禀性。
    丹橘佳美,可以用来招待嘉宾,无奈有着重重阻隔,山高水深。在这样一个命运只在机遇、事理难以穷究的纷乱尘世里,世人只知道倾心于桃李的浮华艳媚,难道丹橘不是更有葱郁不调的树荫吗?
    忠言逆耳,玄宗终于在一个秋天给张九龄送去一把扇子,暗示自己已经用不着他了。然而张九龄虽然被罢相,其翩翩神采仍让玄宗念念不忘,其后每逢荐引公卿,玄宗必问:“风度得如九龄否?”
    张九龄的诗情致深远,醇厚刚劲,尽洗六朝铅华,对王维、孟浩然的诗风很有影响。
  读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,很容易想到屈原的《橘颂》。屈原生于南国,橘树也生于南国,他的那篇《橘颂》一开头就说:“后皇嘉树,橘徕服兮。受命不迁,生 南国兮。”其托物喻志之意,灼然可见。张九龄也是南方人,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(即楚国的郢都),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。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:“江 南有丹橘,经冬犹绿林”,其托物喻志之意,尤其明显,
       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: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。”可见即使在南国,一到深秋,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,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?而丹橘呢,却“经冬犹绿林”。一个“犹”字,充满了赞颂之意。
        丹橘经冬犹绿,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?还是出于本性?如果是地利使然,也就不值得赞颂。所以诗人发问道:难道是由于“地气暖”的缘故吗?先以反诘语一 “纵”,又以肯定语“自有岁寒心”一“收”,跌宕生姿:富有波澜。“岁寒心”,一般是讲松柏的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刘帧《赠从 弟》:“岂不罹凝寒,松柏有本性。”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,是含有深意的。
       “经冬犹绿林”,不以岁寒而变节,已值得赞颂;结出累累硕果,只求贡献于人,更显出品德的高尚。按说,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,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,为之奈何!读“奈何阻重深”一句,如闻慨叹之声。
       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:“徒言树桃李,此木岂无阴?”——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,硬是不要橘树,难道橘树不能遮阴,没有用处吗?
       杜甫在《八哀·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》一诗中称赞张九龄“诗罢地有余,篇终语清省。”后一句,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;前一句,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,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。

      本诗以橘喻人,诗人借赞颂丹橘,经冬犹绿,是因为有耐寒的本性来比喻自己也有贤人一样的高尚品质,但不被人识,只能抑郁不平。全诗平淡自然,语言温雅醇厚,设喻贴切,抒发胸臆圆转自如,愤怒哀伤不露痕迹,给读者留下了回味与想像的空间,故历来为人称颂。

相关文章
上一篇:张九龄《归燕诗》“海燕虽微眇, 乘春亦暂来”全诗翻译赏析
下一篇:张九龄《感遇》“日夕怀空意,人谁感至精”全诗翻译赏析

联系我们 | 本站声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