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诗词赏析 >

王维《山居秋暝》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全诗翻译赏析

时间:2015-08-06
王维《山居秋暝》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全诗翻译赏析

苏轼在《东坡志林》中说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王维作为中国南宗画派之祖,不仅对客观景物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独到的审美感 受,而且善于将绘画技法用到诗歌创作上,形成诗中有画的构图艺术特色。下面就王维的《山居秋暝》为例看看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构图美。全诗如下:
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
在中国古代诗歌中,构图美首先表现在合理的意象安排上,使之形成不同的层次感,最后表现出“诗中有画”的审美艺术特色。所谓合理安排意象,就是说在诗歌结 构方面,根据诗人表情达意的需要,将分散状态的自然物象(进入诗歌中,就是审美意象)和谐有序地组合成一个艺术整体,从而形成诗歌的审美境界。就在王维的 《山居秋暝》来说,首联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,这两句总写“山居秋暝”。上句写“山居”,是空间描写(在中国古代诗歌中,“山”这一意象是表现自己 身心的家园的,“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。”),下句写“秋瞑”,是时间描写。这里的一个“秋”字,突出了雨后夜晚(“暝”)的“寒意”,从而暗示了诗人的心 境。然而,这两句却受“空”领属。我们要知道,在王维的诗歌中,“空”往往表现出的是“无人之意,并非空无一物”。这样,更易于表现宁静幽深的自然环境。 接着颔联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。上句写天空,是从视角来写;下句写地上,是从听觉来写。整个方位由上而下,而其中“明月”与“松”,“清泉”与 “石”,这四个意象用“照”和“流”联系,层次分明,并形成一个空间。颈联“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”。上句写岸上,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,由“喧”而联 想到“浣女”,似有只听声音不见其人的审美感受;下句写水中,是从视觉来写的,又“莲动”而想到“渔舟”,同上句一样,渗透联想。就整个诗歌的构图美来 说,重点也就落在这两联上。也就是说,这两联中选择了“明月”、“松树”、“清泉”、“石上”、“竹林”、“浣女”、“莲花”、“渔舟”几个意象,用 “照”、“流”、“归”、“下”几个动词联系而构成意象群,这样,诗人从不同角度,不同方面,把虚与实结合,不但形成“诗中有画”的想象空间,而且在空旷 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空寂而不死寂,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。所以,诗人在最后写道:“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”通过诗人的精心构图,描绘出的是优美的自然, 让人心动的淳朴的风俗,这为“王孙自可留”的思想奠定基础。可见,诗人描绘自然之美,目的就是借此暗示了自己远离官场、洁身自好而归隐的决心。
总之,我记得唐志契在《给事微言•品质》中说过:“写画须要自己高旷。”也就是说,要真正表现出境界高远的诗歌,自然须要诗人具备超越的见识和至极的胸 襟。王维在《山居秋暝》中,通过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、高远的佛学思想及其精通的诗歌创作手法,全方位精心“构图”,并融入了自己的志趣和恬淡的情怀,从而 表现出构图美。所以,苏轼说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。”

相关文章
上一篇:王维《山中》“荆溪白石出,天寒红叶稀”全诗翻译赏析
下一篇:王维《出塞作》“暮云空碛时驱马,秋日平原好射雕”全诗翻译赏析

联系我们 | 本站声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