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诗词赏析 >

苏轼《海棠》“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”全诗翻译赏析

时间:2015-09-09
苏轼《海棠》“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”全诗翻译赏析

苏轼  《海棠》
     东风袅袅泛崇光,香雾空蒙月转廊。
     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
  
注释:
    海棠:昔明皇召贵妃同宴,而妃宿酒未醒,帝曰:“海棠睡未足也。”此诗戏之。
  东风:春风
  袅袅: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。
  崇光:指高贵华美的光泽。
  红妆:用美女比海棠。
  恐:担心。

译文1:
      春风轻拂着海棠花,花儿透出美妙的光华。迷茫的夜雾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,朦胧的月光转过曲折的回廊。夜已经很深了,只因为担心眼前的海棠会像人一样因深夜而睡去,所以赶忙点燃红烛,照耀着红艳艳的海棠。 
    
译文2:
     在淡淡的月光下,春风轻轻的,花香弥漫的雾气中,月亮在不经意中转过了厅廊.我恐怕夜深时分花儿就凋谢了,于是燃起高高的烛火以观赏这海棠花的骄艳风姿。
    
译文3:
    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,露出了月亮,月光也是淡淡的.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,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.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,花儿就会凋谢,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,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。

赏析:
这首绝句写于宋元丰三年(公元1080年),苏轼被贬黄州(今湖北黄冈)期间。前两句写环境,后两句写爱花心事,题为“海棠”。选自《集注分类东坡先生》。
  “东风袅袅泛崇光,香雾空蒙月转廊”,开门见山地托出春风和海棠花、明月和回廊。“东风袅袅”形容春风吹拂之态,通过描写东风吹绽了满树绚烂的花朵, 来点明时令,着一“泛”字,活写出春意的暖融,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。“崇光”是指高贵华美的光泽。“香雾空蒙”写海棠的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业, 沁人心脾。“月转廊”,月亮转过回廊那边去了,照不到这海棠花,暗示夜已深,人无寐。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:处江湖之僻远,不遇君王恩宠。
  “只恐夜深花睡去”,这一句写得痴绝,是全诗的关键句。此句笔锋一转,写赏花者的心态。当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,诗人顿生满心怜意:海棠如此芳 华灿烂,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?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,居然无人欣赏,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?夜阑人静,孤寂满怀的诗人, 自然无法成眠;花儿孤寂、冷清得想睡去,那诗人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?
 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。“故”照应上文的“只恐”二字,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,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。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 醉貌为“海棠睡未足”的典故,转而以花喻人,点化入咏,浑然无迹。“烧高烛”遥承上文的“月转廊”,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,月光似乎也嫉妒这怒放的海棠的明 艳了,那般刻薄寡恩,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;那就用高烧的红烛,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!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天真与可爱。
 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。清代诗人查慎行说:“此诗极为俗口所赏,然非先生老境。”写此诗时,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,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之气,从“东风”“崇光”“香雾”“高烛”“红妆”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达观、潇洒的胸襟。

相关文章
上一篇:苏轼《鹊桥仙·七夕》“相逢一醉是前缘,风雨散、飘然何处”全诗翻译赏析
下一篇:苏轼《南乡子·送述古》“回首乱山横,不见居人只见城”全诗翻译赏析

联系我们 | 本站声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