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现代文阅读答案 >

《舌尖上的沉思》阅读答案

时间:2016-03-21

舌尖上的沉思

①中国人的食物,就像一幅风景画,能表现出四季的流转,变幻万千的色彩;也像部电影,凝聚着人间百味,折射着陈年的乡愁,传递着人性的温度;还像一座博物馆,记录着人与自然的爱恨交战,更浓缩了民族文化的精髓。《舌尖上的中国 · 第二季》一书写道:“在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,最客易流失的,便是美食的技艺”,但那纵横在中国人胃里的味道,会一代代传承,留下民族的根。

②李安的电影《饮食男女》中老厨师的女儿如此理解食物:“我好像没有童年的记忆,除非我把它们煮出来。”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,吃饭二字,最能表达出本能的欲望。认真起来,饭桌之间能吃出大千世界,冷暖人生。

③《古诗十九首》中有一首极端悲伤的小曲,诗人说:“思君令人老,岁月忽已晚。弃捐勿复道,努力加餐饭。”游子离乡,行行重行行,眷侣即将天各一方,相思之情如万箭穿心。不管有多少颠沛流离,有多少望眼欲穿,最终都落到劝亲人好好吃饭上。

④人世无常,相逢离别、悲欢喜乐,千言万语都包含在了饮食中。古来的游子,半个世纪漂泊,一推开门,阵阵黄粱饭香。美食中蕴含的乡愁总是挥之不去,春夏秋冬的光阴,刻骨铭心的爱恋,都能被食物的滋味唤回。美食,是人类的忘忧谷,温柔乡。

⑤中国人的饭桌上,流淌着大自然赋予的无穷诗意。春天摘下的香椿,鲜嫩的叶子上滴下大颗露珠;雷雨后冒出来的笋尖最为生脆,剪下来烹饪的,是最美的一抹春色;初夏时的碧海,鱼虾跳跃,蹦跶出生猛鲜活的夏天;大雁归来时松树底下钻出菌子,摘下来与鸭子同烧,便知道秋天到了。

⑥饭桌之间,香气氤氲,其间满溢的是大江南北的风土人情。你能在食物中找到江南水乡的湿润葱茏,东北黑土地的漫天冰雪,甚至吐鲁番葡萄园里的斑斓色彩。食物也是一首恢宏的交响乐,你能听到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,海浪轻拍岩石的潮声,或是久违的熟悉乡音。

⑦美食与之学结合,更增无穷雅趣。我喜欢看《射雕英雄传》中黄蓉煮饭的场景,她妙手一煮,一道:“玉笛谁家听落梅”令遍尝天下美味的武学宗师洪七公也甘心折服,再多英雄好汉,也不敌世间珍馐。《红楼梦》,大观园里令人叫绝的美食纷至沓来,玫瑰清露,胭脂鹅脯,鸡髓笋,碧粳粥,让人在字里行间尽享绝色佳肴。

⑧然而这般风雅早已远去。现今“中国式饭局”豪吃海饮,浪费无数,全然不解食物的风情。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。一丝一缕,恒念物力维艰”,这样的古训包含着祖先对食物的珍视之意,提醒后人始终保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。

⑨过 度的饕餮狂欢,是对自然的亵渎和轻慢。人们贪得无厌的胃口,正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罪魁祸首。卖熊胆的药店里常年售卖着黑熊的呻吟与痛苦;候鸟迁徙是一场艰 辛而漫长的旅程,而埋伏在千年鸟道上的枪口正在对准天空最灵动的身影;莽莽大兴安岭中,不在动物发情期狩猎本是鄂伦春猎人对森林的承诺,然而旅游开发带来 的游人却毫无顾忌地枪杀驯鹿。调查数据显示,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,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无法挽回。导致这一切的,正是人类对大自然毫无节制的索取,对自然规律的无知。

人生如同一次修行,好好吃一顿饭,没那样简单。《舌尖上的中国·第二季》说,做食物的人最能了解自然。中国农民有最精深而朴素的哲学观念,懂得春种秋收,顺应时令,不思不躁的劳作,以得到最时鲜的美味;而一味莽撞蛮干,只能颗粒无收。老子有言: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,说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已经影响到中国人的为人处世、伦理观念。

11《舌尖上的中国 · 第 二季》一书不仅用精美的图文留住了纪录片带给人们的饕餮享受,更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,书中加入的美食溯源、文化考据、营养知识和名家名篇等内容,使读者获 得了阅读与美食的双重极致体验。这本书让我们得以品味中华饮食文化,在文字中领略到大自然馈赠的美妙,感受着食物蕴藏的欢喜与哀愁,搭建起一座人与自然、 美食与社会联结的桥梁。

(取材于袁玥《舌尖上的中国 · 第二季》书评)

20.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,不准确的两项是(4分)

A.文章开篇即以一组比喻从情感、文化等方面形象道出了食物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。

B.作者借用“弃捐匆复道,努力加餐饭”的诗表达了对漂泊在外的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
C. 第六段以充满抒情色彩的笔调、丰富的联想和生动的比喻写出食物鲜明的地域色彩。

D. 售卖熊胆、候鸟迁徙、枪杀驯鹿场景,是物种灭绝的明证,隐含着作者的无尽伤痛。

E. 作为书评,本文介绍了该书内容,更道出此书引发的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思考。

21. 下列对相关知识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
A.《古诗十九首》是在汉乐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人五言诗,长于抒情,多写离愁别绪和失意彷徨,有很高的艺术成就。

B.贪食曰“饕”,美食家常自称“老饕”,老舍剧作《北京人》的主人公祁瑞宣“便最讲究吃,是个有名的饕餮,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感”。

C.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语出老子《道德经》,意指治国如同烹鱼,不宜过多干预,这一政治智慧折射出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D.《红楼梦》内容宏富,诗词书画、匠作构造、栽种花果、针黹烹调等,包罗万象,巨细无遗,被称为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”。

22.本文表达富有特色。第五段说到“中国人的饭桌上,流淌着大自然赋予的无穷诗意”,请结合文段内容说一说这“诗意”是什么,作者又是怎样写出这“诗意”的。(4分)

 

23.作者说:“人生如同一次修行,好好吃一顿饭,没那样简单。”请结合文意,说说“好好吃饭”为什么“没样简单”。(5分)

 

24.阅读下面两段文字,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饮食观念。对此你如何评价?(6分)

凤姐笑道:“姥姥要吃什么,说出名儿来,我搛了喂你。”刘姥姥道:“我知道什么名儿!样样都是好的。”贾母笑道:“把茄鯗(xiǎng) 搛些喂他。”凤姐儿听说,依言搛些茄鯗送入刘姥姥口中,因笑道:“你们天天吃茄子,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?”刘姥姥笑道:“别哄我T!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,我们也不用种粮食,只种茄子了。”众人笑道:“真是茄子,我们再不哄你。”刘姥姥诧异道:“真是茄子?我白吃了半日。姑奶奶再喂我些,这一口细嚼嚼。”凤姐儿果又夹了些放入他口内。刘姥姥细嚼了半日,笑道:“虽有一点茄子香,只是还不像是茄子。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,我也弄着吃去。”凤姐儿笑道:“这也不难。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,只要净肉,切成碎钉子,用鸡油炸了,再用鸡肉脯子并香蒲、新笋、蘑菇、五香豆腐干子、各色干果子,都切成钉子,用鸡汤煨干,拿香油一收,外加糟油一拌,盛在磁罐子里封严,要吃时拿出来,用炒的鸡瓜子一拌,就是了。”刘姥姥听了,摇头吐舌说:“我的佛祖!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,怪道这个味儿!”

(节选自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一回)

洪七公拿起匙羹舀了两颗樱桃,笑道:“这碗荷叶笋尖樱桃汤好看得紧,有点不舍得吃。”在口中一辨味,“啊”的叫了一声,奇道:“咦?”又吃了两颗,又是“啊”的一声。荷叶之清、笋尖之鲜、樱桃之甜,那是不必说了,樱桃核已经剜出,另行嵌了别物,却尝不出是甚么东西。洪七公沉吟道:“这樱桃之中,嵌的是怎么物事?”闭了眼睛,口中慢慢辨味,喃喃地道:“是雀儿肉!不是鹧鸪,便是斑鸠,对了,是斑鸠!”睁开眼来,见黄蓉正竖起了大拇指,不由得甚是得意,笑道:“这碗荷叶笋尖樱桃斑鸠汤,又有个甚么古怪名目?”黄蓉微笑道:“老爷子,你还少说了一样。”洪七公“咦”的一声,向汤中瞧去,说道:“嗯,还有些花瓣儿。”黄蓉道:“对啦,这汤的名目,从这五样作料上去想便是了。”洪七公道:“要我打哑谜可不成,好娃娃,你快说了吧。”黄蓉道:“我提你二下,只消从《诗经》上去想就得了。”洪七公连连摇手,道:“不成,不成。书本上的玩意儿,老叫化一窍不通。”黄蓉笑道:“这如花容颜,樱桃小嘴,便是美人了,是不是?”洪七公道:“啊,原来是美人汤。”黄蓉摇头道:“竹解心虚,乃是君子。莲花又是花中君子。因此这竹笋丁儿和荷叶,说的是君子。”洪七公道:“哦,原来是美人君子汤。”黄蓉仍是摇头,笑道:“那么这斑鸠呢?《诗经》第一篇是: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,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’。是以这汤叫作‘好逑汤’。”

(节选自《射雕英雄传》第十二回)

 

 

参考答案 新炬吧考试网(www.xinjuba.com)整理

 

20. (4 分) B D

21. (3 分) B

22.(4分)意思对即可。

诗意:人们对时令变化的敏感体察、对大自然气息的美妙感受。(1分)

怎样写出:(3分))

“鲜嫩”“碧海”等词着意描摹食材的鲜明质感、色彩,“最美的一抹春色”的比喻写出新鲜食材带来关于春天的美妙联想,“冒出.跳跃.蹦跳”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呈现物候变化的细腻与鲜活,这些描绘将新鲜食材带给人们的诗意感受生动传递出来,富有感染力。

23.(5分)

“好好吃饭”,(2分)

选取食材时,应顺应时节,索取有节,尊重规律,敬畏自然;烹制食物时,应精心取材、恰当调配,珍惜食材;享用食物时,宜品味雅趣,追求诗意,为生活增添艺术美感。

 “没那样简单”:(3分)

饮食中大有学问。美食能让人领略风土人情,感受世间百态;维系情感,抚慰心灵;感悟智慧,丰富民族文化,增强民族凝聚力。


相关文章
上一篇:《说起动漫,人们大多会想到日本或美国动漫》阅读答案
下一篇:黄启哲《用文化产品彰显“存在感”更重要》阅读答案

联系我们 | 本站声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