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现代文阅读答案 >

《材料一:目前,许多学校大兴读书之风》阅读答案

时间:2015-10-23

阅读下面几则材料,回答问题。(12分)

  材料一:目前,许多学校大兴读书之风,积极营造书香氛围,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名著。这本是教育回归人文的一大幸事,但当今学生阅读的大多是“导读”、“概要”、“速读”之类的“快餐式”作品。对此,专家认为,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名著阅读方式,其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。

材料二:有识之士们早就对中小学生疏远经典名著感到痛心疾首,言谈中无法抑制对“浅阅读”的反感与痛斥。但是,凡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合理的一面,中学 生对经典的“浅阅读”也不例外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就写道:“我告诉你,很多东西,不必细读,浏览一下就行了。”

(1)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。(4分)

答:中学生中存在对经典名著的浅阅读(或快餐式)现象,其利弊人们看法不一。

(2) 子曰: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窃比于我老彭”。 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

朱熹曰:“凡读书,须有次序,且如一章三句,先理会上一句,待通透,次理会第二句、第三句。” 又曰:“读书之法,先要熟读。”

陶渊明作《五柳先生传》以自况云: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;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”

【注】①述而不作:述,传述。作,创造。②窃:私,私自,私下。③老彭:人名,但究竟指谁,学术界说法不一。有的说是殷商时代一位“好述古事”的“贤大夫”;有的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个人,有的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。

根据上述两则消息,结合古人读书之法,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,自选角度,写一段新闻短评。(8分)

答:

①子曰: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窃比于我老彭。”

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只阐述而不创作,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,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。”

【阐释】孔子说“述而不作” 指在读书治学过程中,应以弄懂作品的原旨、阐明作品本身具有的思想为要务,而自己不应去主观发挥和附会。是承先启后、继往开来地保留传统的文化,例如孔子 的删诗书、定礼乐、系易辞、著春秋等六经文化的整理,只是承续前人,并没有加以创作。孔子言“信而好古”, 意思是说,诚信而爱好前人的著作,阅读这些著作的时候,总是只阐述著作的本意,而不主观引申,牵强附会。这也表明了他作学问的一种态度,对传统的文化非常 相信而喜欢,立志将其保留下来。

②朱熹曰:“凡读书,须有次序,且如一章三句,先理会上一句,待通透,次理会第二句、第三句。”又曰:“读书之法,先要熟读。”

【阐释】朱熹前一句是强调读书要一步一步来,要循序渐进且扎扎实实。

熟读精思:形容反复地阅读,仔细地思考。精:专一,深入。

③陶渊明作《五柳先生传》以自况云: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;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”

【阐释】这个句话的意思说读书只求领会要旨,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功夫。这种以领会精要而反对两汉以来的烦琐经学是有可取性的。

④综上所述,学生可各抒己见。结合上两则新闻材料多方面的谈谈自己的观点。赞成或反对,只要结合新闻材料且言之成理皆可。

【答案示例一】“浅阅读”是中小学生疏远经典的“祸根”。对经典的“浅阅读”使我们仅得经典的“皮毛”,难得其精髓,使我们无法真正领略经典的魅 力。孔子在《论语·述而》中提出“述而不作”的思想,这说明了弄懂作品的原旨、阐明作品本身旨意是极为重要的,孔子更主张阅读经典不应去主观发挥和附会。 因此,只有不依靠他人“代读”,自己去认真品读经典,才能做到对原文旨意比较直观、准确和全面的领会。(或结合朱熹的“熟读精思”读书法,阐明读书是循序 渐进、反复思考的过程,“快餐式”阅读会导致对经典著作理解不深刻、全面、透彻的后果。)同时对经典的“浅阅读”是一种效率低下的阅读,会使阅读的成就感 大为降低;这些必然会使我们减少乃至失去对阅读经典的兴趣。长期的“浅阅读”会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弱化,使我们艺术鉴赏力下降,从而有意疏远博大精深的经典 名著。让我们怀着对经典文化的崇敬之心,步入经典的殿堂,领略其间的博大精深!

【答案示例二】对经典名著的“浅阅读”是中小学生的一种明智的选择。生活节奏愈来愈快,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字斟句酌。陶潜云:“好读书,不求甚 解”,提倡读书只求领会要旨,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功夫。现代人阅读经典应更重在对其整体思想的领悟,快速的“浅阅读”使我们能尽早熟悉经典的概貌,并以此为 基础根据自己的水平、兴趣、爱好加以选择,从而使我们经典阅读的成效更高。浅阅读还能使我们尽早了解经典的魅力,这些都能极大地提高我们对经典的兴趣。经 典名著博大精深,对经典的浅阅读既适应我们的欣赏水平,还能为将来我们对经典由浅入深的阅读打好基础。就中小学生阅读与理解的水平而言,我认为“浅阅读” 有其可取之处,值得推广。


相关文章
上一篇:屠格涅夫《白菜汤》阅读答案
下一篇:向田邦子《父亲的道歉信》阅读答案

联系我们 | 本站声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