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现代文阅读答案 >

《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》阅读答案

时间:2015-12-01

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

①建设生态文明,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。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《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》,首次提出“绿色化”概 念,并将其与新型工业化、城镇化、信息化、农业现代化并列。从“新四化”到“新五化”,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,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内涵,也明确了建 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路径。

  ②现代化的进程,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明的转型。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,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,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……今天的中 国,无论是着眼新老环境问题交织的挑战,还是瞄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,都必须加快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,让“绿色化”与“新四化”协同推进,从根本上缓解经 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,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。

  ③“绿色化”包括生产方式的绿色化,要求构建科技含量高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,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,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 代价;也包括生活方式的绿色化,要求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,培育绿色生活方式,推动全民在衣、食、住、行、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、绿色低碳、文明健康的 方式转变,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、不合理消费。“绿色化”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和明确化,也是政府、企业和公众的共同责任。

  ④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,观念的转变是前提,利益的取舍是关键。体现在实践中,就是要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,下大决 心、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、资源利用方式、能源结构、空间布局、生活方式,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、循环发展、低碳发展,决不以牺牲环境、浪费资 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,而是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新路,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
  ⑤当然,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,不是一天变坏的,实现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,也必须久久为功。在这一进程中,既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,更 需要基层的躬身践行;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倡导垂范,也离不开企业、个人的多方参与;既需要价值层面的引导动员,也需要制度体系的规范约束。只有思想上与时俱 进、行动上干在实处,让“绿色化”实现“常态化”,才能保持经济系统的“绿色增长”,提高社会系统的“绿色福利”,扩大生态系统的“绿色财富”,实现中华 民族的永续发展。

⑥有人说,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将是一个崭新的绿色现代化。用“绿色化”来推动生产、装点生活,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,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,必将因此而更加生机勃勃、春意盎然。

《人民日报》(2015年05月07日 01 版)

9.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,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(     )(3分)  

A. 加快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,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,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。

B.“绿色化”包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,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和明确化,主要是政府、企业的责任。

C.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,在实践中要倡导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的传统思维,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、资源利用方式、能源结构、空间布局、生活方式。

D.实现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,只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、干在实处的行动,就必定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系统的“绿色增长”,提高社会系统的“绿色福利”,扩大生态系统的“绿色财富”。

10.根据文章第③段,解释“绿色化”这一概念。(2分)

答: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

11.结合全文,谈谈作者如何看待“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”?(4分)

9.C(A应是“从根本上缓解”,B应是“政府、企业和公众的共同责任”,D在短期内有误)

10. “绿色化”是指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,它包括构建科技含量高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的生产方式绿色化和倡导勤俭节约、绿色低碳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绿色化。(2分)

11.①要转变观念,处理好利益的取舍,克服传统思维,探索共赢的新路.改变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、生活方式。②需要持续为之,政府部门的规划垂范,企业、个人的多方参与,需要价值层面的引导动员,制度体系的规范约束.(4分,每点2分)


相关文章
上一篇:贾平凹《相思》阅读答案
下一篇:《油腻的大海中地狱般的45分钟》阅读答案

联系我们 | 本站声明 |